“两会”特别报道 | 躬身于能源保供,致力于产业升级,破局于投融资创新—— 贵州省工投:资金活水解能源之渴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19 浏览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阳 、编辑 周晓玲、编审 田洋

ecc8cbe6-7613-4205-982f-a88206cd5c2b.jpg

2021年11月5日,一笔2000万元资金的到账,让贵州渝能矿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曾垂会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快意。在这个冬天,和曾垂会一样收获欣喜的,还有其他22位贵州“煤老板”,他们都是贵州省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电煤保供专项资金的受益者。

打造全国重要能源基地,是贵州工业“十四五”规划的既定目标。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省要打好“能源牌”,还须做好“煤文章”。但去产能阵痛叠加双碳目标转型压力,让贵州煤炭行业的融资环境不容乐观,很多企业的转型发展之路都卡在资金短缺难题上。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贵州省工投以奋进者的姿态、开拓者的精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投融资促进工业产业发展,勇当贵州煤炭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的开路人与守护者。截至目前,贵州省工投已为我省现代能源产业提供融资支持超18.38亿元,为贵州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保供之战 解燃煤之急

2021年10月15日下午,在赶往正安县茶林堡煤矿调研的路上,贵州省工投客户经理李经理正靠在座椅上补瞌睡。突然,摇摇晃晃的车停了下来,睁开惺忪的睡眼,他发现前面堵了一长串车。“塌方了,过不去了。”司机张师傅无奈地说。

这是调研的最后一天,也是最后一个项目,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李经理和调研小组的伙伴们决定弃车步行。顶着毛毛细雨,沿着坑洼不平的乡村公路快步疾走,一个半小时后,他们终于到达茶林堡煤矿。收集资料、下井勘查、了解融资需求……完成调研后,调研小组又连夜赶回贵阳。

回到贵阳已是16日凌晨1点,喧嚣的城市早已进入宁静,李经理和同事们来不及抚慰疲惫的身心,提着笔记本电脑直接回到办公室,继续整理在车上未写完的调研报告。“当天必须完成调研报告,这是铁的纪律,为的是给后面的快速审批、及时放款争取时间。”李经理说。

2021年8月至9月,受煤价飞涨、电煤供应不足、用电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国内很多省份电煤库存告急,“拉闸限电”现象蔓延至全国20余个省份。煤炭资源居全国第5位的贵州,电厂存煤也曾一度不足300万吨,可用天数低于15天。去年9月底,一场由省委、省政府牵头,省市县联动、多部门联合攻坚的电煤保供战正式打响。

f58d6ec8-35f5-46cc-b6a9-8cc9eba4b9eb.jpg

(贵州省工投调研小组到电煤保供煤矿调研。)

金融是工业的血液,但由于近年来煤炭行业融资环境步入寒冬,贵州煤企普遍面临资金之渴,先进产能释放缓慢。为改善煤矿企业融资难现状,精准释放优质产能保障电煤供应,贵州对急需资金支持的煤矿项目全面筛查,安排精准投放政府性资金20亿元,以撬动社会融资,促进优质产能释放。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贵州省工投负责其中10亿元资金的投放。

“电力供应不仅保障着经济稳定健康运行,还守护着万家灯火与民生温暖。去年整个国庆期间,我们都在集中力量加班加点推动电煤保供工作,为的就是让企业早一点拿到钱,优质产能早一点得到释放。”贵州省工投相关负责人表示。

贵州省工投从贵州省能源局提供的103家煤企大名单中,筛选出30家重点调研企业。一周内要完成30家企业的调研,这样的工作强度在该公司前所未有。2021年10月8日,贵州省工投组织精兵强将,与来自省能源局的专家组成联合调查小组,兵分三路,奔赴各个煤矿企业,星夜兼程开展调研,7天内累计行程超1万公里。“那7天,我们走完了属于贵州省工投的一段‘长征路’。”李经理笑称。

要实现工业大突破,资金支持不仅要立足当下,更要谋划长远。“贵州省工投坚持‘投资见效快、产能释放大、保供作用突出、资金需求合理’的原则,把助推煤炭优质产能释放与我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相结合,重点支持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建设和安全生产设备升级改造,帮助企业走完投产达产前的‘最后一公里’。”该负责人表示。

路虽远,行则至;事虽难,做则成。经过一个星期的辛苦调研,贵州省工投优选了23家企业作为此次电煤保供专项资金的支持对象,并在2021年10月下旬完成所有项目的审批,目前已完成投放7.18亿元,支持了16处煤矿加快建成投产。

6bbdd592-df92-4a10-9477-0b16130ae289.jpg

(贵州煤矿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保障电煤供应。)

数据让躬身于“大煤保大电”的贵州省工投人倍感欣慰:到2021年12月8日,贵州省统调电厂存煤达802.2万吨,可用天数超30天以上,提前22天完成年底800万吨的存煤任务,为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突围之路 助国企新生

寒冬时节,地处织金县文腾街道的贵州文家坝矿业有限公司一矿作业现场热火朝天、一片繁忙:地下,隆隆机声中,割煤刀快速运转,与煤共舞,滚滚乌金随着自动传送带逆流而上;地上,可视化的智能集控中心工作紧张有序,配煤系统轰鸣作业,运煤车辆往来不绝。

加快推进煤矿机械化、智能化建设,是提高煤碳产量和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曾经进入2020年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的文家坝一矿,是贵州省工投重点支持的煤企机械化、智能化转型项目之一。发挥“智”的作用,提升“能”的效率,2021年8月,贵州水矿控股集团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落户文家坝煤矿,只需4个工人就能“玩转”一个综采工作面,平均每天出煤达1500吨,生产效益提升近10倍。

“从两年前持续亏损,到2021年三季度开始盈利,水矿控股的蝶变之路,与贵州省工投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水矿控股财务资产部副部长魏征表示,“那时企业真的很难,一些用了8年至10年的采矿设备无力更换,生产经营长期低位徘徊,职工收入持续下降,甚至部分机构的职工住房公积金都出现停缴。”讲起3年前的境况,魏征不堪回首。

作为一家有着57年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水矿控股有着辉煌的历史,是我省保障供应电煤的主力企业之一,鼎盛时期员工超3万人。在经历煤价断崖式下跌和煤炭行业去产能阵痛后,负重前行的水矿控股一度陷入产能下降、营收下滑、亏损不断的困境。企业转型迫在眉睫,但银行信贷却持续收紧,融资之路困难重重。2020年初,困顿中的水矿控股遭遇疫情突袭,资金压力雪上加霜。

危急时刻,贵州省工投伸出援助之手。秉承“急用先行”原则,该公司第一时间组织专班敲定融资方案,于2020年4月迅速落实第一笔支持资金6亿元的发放,为水矿控股复工复产打通堵点,4个在建项目得以顺利推进;2020年11月至12月,第二笔5亿元支持资金陆续到账,企业发展再次得到流动资金补充,一批老旧生产设备实现有效更新,为高效释放产能添足动力;2021年10月29日,支持水矿控股文家坝二矿建设的6000万元资金及时落地,为该项目在2022年二季度实现联合试运转打下坚实基础。

两年11.6亿元,这是贵州省工投目前对我省单个现代能源企业提供的最多融资支持,体现的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担当。及时、精准、持续的资金“输血”,助力困顿多年的水矿控股于逆境中新生,打了一场漂亮的突围战。2021年,水矿控股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生产原煤973.43万吨,同比增长38.82%,完成营业收入53.37亿元,在计提“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减值、承担医保移交地方费用等消化历史包袱9亿元后,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亿元,同比增盈1.3亿元。

水矿控股的成功突围,不仅为贵州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也为企业职工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该集团积极筹措资金为职工办实事,2021年补缴职工住房公积金3.7亿余元,清退职工医疗保险内部统筹期间个人账户余额2亿元,在职职工人均工资收入8.24万元,同比增长31.3%。

98f397c6-efd0-42de-bd78-5ce28ea3fc38.jpg

(在贵州省工投资金活水滋润下,贵州文家坝矿业有限公司迎来发展新时代。)

“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还需推动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存量,现代能源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支持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让贵州基础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是贵州省工投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贵州省工投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的资金注入产生良性循环的化学反应——当产能释放际遇煤价上涨,让贵州省工投对水矿控股的鼎力支持在2021年收获了不一样的惊喜。

破局之策 拓融资新路

2021年9月,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已飙升至2000元/吨,同比上涨超1倍,贵州渝能矿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曾垂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企业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官仓煤矿在7月底就按下复工复产启动键,但由于资金短缺一直推进缓慢。

“母公司已无力输血,自身造血功能又不足,银行大门紧闭,企业融资之路走进死胡同。”曾垂会说,“幸亏有了贵州省工投5000万元供应链贸易贷款的及时输血,让官仓煤矿复工复产和技术改造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贵州渝能矿业有限公司位于桐梓县,是渝黔两省市为深化能源务实合作,打造国家西部能源安全屏障而成立的一家大型国有股份制企业,是贵州“大煤保大电”重点配套建设项目,也是黔北地区重要能源基地,在桐梓县境内有吉源、木孔、官仓3个煤矿,电煤产品主要供往桐梓发电厂、茶园电厂、鸭溪电厂,目前在贵州已累计投资超50亿元。

流动资金是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煤矿前期建设的投入大,且建设周期较长,贵州渝能矿业成立不久后遭遇煤炭行业去产能结构调整,银行信贷收紧,现金流一直都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企业生产建设步步维艰。吉源煤矿和木孔煤矿虽已正常生产,但官仓煤矿的复工复产一直受困于资金不足。

在当地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牵线搭桥下,贵州渝能矿业对接了多家金融机构,但多次接洽都无果而终。“传统信贷需要抵押物,我们能抵押的都已抵押出去。但贵州省工投没有拒绝我们,在困难面前不找理由找办法,创新运用供应链贸易帮企业渡过难关,真是雪中送炭。”官仓煤矿矿长华西感叹道。

有了贵州省工投资金活水的支持,官仓煤矿的巷道修复、设备更新换代、瓦斯治理等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正朝着“采掘机械化、运输连续化、管理信息化、控制智能化、发展和谐化”的现代化矿井建设目标稳步迈进。

“官仓煤矿计划在2022年6月前实现出煤,预计2022年将是贵州渝能矿业有限公司的产能释放年,在2021年原煤产量55万吨基础上,增加1倍达到110万吨,企业达产已为期不远。”曾垂会幸福的语气中透露着坚定。

难点+创新点=亮点。官仓煤矿5000万元复工复产资金支持,是贵州省工投为我省企业提供的第一笔供应链贸易,以贵州渝能矿业有限公司销售给电厂的电煤为背书,通过对真实贸易关系的准确把握,有效突破企业融资瓶颈。首批2000万元资金的顺利到位,为官仓煤矿的复工复产注入强心剂。

贵州省工投相关负责人表示:“不破不立,传统授信‘强抵押、强担保’”,但往往真正困难的企业又缺乏相关抵押物,利用供应链贸易为企业增信,是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和拓宽融资渠道的积极探索。未来,贵州省工投将积极为贵州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探索更多的道路、提供更多的支持、贡献更多的力量。

fe4ed216-ed2a-40ae-9510-7183a458c59f.jpg

(水矿控股汪家寨煤矿可视化智能集控中心。)


手记

出快招 放大招 亮新招

贵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称,煤炭资源保有量766.1亿吨,煤炭资源的储量居全国第五,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的总和。我省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需立足资源禀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能源优势和发展优势。

2021年出现的电煤供应紧张局面,印证了煤炭作为能源产业“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

伴随着“调结构、去产能”之后的隐隐阵痛,经历了煤炭行业大洗牌的贵州煤企,普遍面临“资金之渴”。即使在煤价看涨的2021年,贵州很多煤企仍然为钱所困,煤价上涨泛起的涟漪,也尚未改变煤炭行业“资金荒漠”的现实,煤企融资难上加难。据某国有大行人士透露,该行2021年支持贵州煤炭产业的指标仅有7000万元,并且这为数不多的指标还是通过向总行积极争取得来的。

经历了改革去产能的阵痛、兼并重组的洗牌、装备技术的升级,贵州煤炭产业正告别“傻大黑粗”的传统时代,“机械化”“智能化”成了新名片,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更加凸显。但流动资金的短缺,让众多贵州煤企还困在涅槃重生的“最后一公里”上。

2021年10月下旬,国家发改委、银保监会相继发出“保证煤电、煤炭等生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要”的声音。伴随着煤炭行业景气度的持续回升,去年下半年以来,煤企发债环境也有所改善。“久旱”的煤炭行业也似乎看到“山雨欲来”的希望。

使命呼唤担当。贵州省工投作为政府性投融资公司,一肩勇担我省现代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使命,一肩扛起传统能源企业转型突围的重任,在能源保供上“出快招”,在重点项目上“放大招”,在融资方式上“亮新招”,截至目前,已为贵州现代能源产业提供支持资金18.38亿元,有效发挥了资金引领作用。

发展新型工业化,资金是关键一招。如何破解煤企融资难的困局,从而推动贵州现代能源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相信有了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终究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经历了兼并重组的大浪淘沙,目前贵州一些煤炭企业已熬过寒冬,但还处在爬坡上坎的关键期,需要再推一把,才能完成转型蜕变的新生,希望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关注这些企业,与我们一道提供更多的源头活水,帮助他们迎来春天的曙光。”贵州省工投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