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业:锚定高质量 阔步新征程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27 浏览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一业兴,百业旺。

沧桑巨变,大江奔流。贵州工业,挺立潮头。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黄金十年”,贵州工业创造了快速发展的十年。特别是在“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贵州工业凝聚磅礴力量,阔步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跑出了加速度,取得了巨大成就。

历史车轮驶入“十四五”开局之年,贵州工业以新的姿态加速奔跑,奋勇前行。

从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到印发《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意见》《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率先为全省新型工业化描绘了新蓝图,指明了新方向。

吹响号角,拉开大幕。“十四五”期间,贵州将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回首过往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征途不易,奋斗有成。

作为“黄金十年”的重要关键时期,解锁“十三五”贵州经济大踏步前进的“工业密码”,我们发现——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实施“双千工程”,大力推进“万企融合”,振兴十大工业产业……这些重磅举措皆是解锁“工业密码”的关键“钥匙”。

2016年,我省正式启动“千企改造”工程,成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众多传统工业企业进行“退城进园”、技术改造,踏上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之路。实施“双千工程”以来,6000余户企业实施改造升级项目7000余个,拉动技改投资近5000亿元。

2017年,优化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推进技术创新、抓好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抓好绿色工业发展等方面,成为当年的重点任务。据统计公报显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04.80亿元,比上年增长9.5%。

2018年,能源运行新机制、绿色发展基金支持、减税降费等多重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全省支柱产业持续发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产业链条不断拓宽,全省工业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效益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当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

2018年底,省政府印发《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要抢抓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的关键“窗口期”,深入推进“双千工程”,大力实施“十百千万计划”,集中力量推动千亿级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10位领衔省领导高位推动,满怀激情抓工业,从政府引导到要素保障,全方位凝聚起推动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2019年,随着健康医药和大数据电子信息成功迈入“千亿级俱乐部”,我省十大工业产业开启了崭新篇章。当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

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工业战线集中力量投入疫情大考,全力以赴稳住工业经济基本面,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这一年,负压救护车、核酸检测盒、护目镜、防护面罩(面屏)、防护服、隔离衣、测温枪等实现零突破。这一年,采取超常规举措,率先在全国启动复工复产,全力抓好“六稳”“六保”,推进“两直达”服务上门、政策到家,开展12场十大工业产业“加强产销对接 推进协同发展”系列活动,签约项目102个、金额145亿元,有效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经过一年的“抢时间”和“补损失”,我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50%,分别高于全国和西部地区2.2和1.8个百分点。

“十三五”是贵州工业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贵州紧紧围绕三大战略行动,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结构趋优、质效提升、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黄金十年”快速发展。

这5年,全省工业经济平均增速9%左右,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高于西部地区的赶超态势。工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全国第25位上升至第21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创造性施行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2020年当年磷石膏基本实现“产消平衡”。大宗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较2015年提高7个百分点。

这5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总产值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77%和80%,较2015年分别提高10个和1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47.7,位列全国第21位。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撑起全省经济“半壁江山”。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直接吸纳就业16.9万人,带动就业100万人以上。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这5年,贵州工业经济“基础大盘”越来越稳固、“时代特征”越来越彰显、“绿色名片”越来越亮眼、“引擎动力”越来越强劲、“融合程度”越来越深化、“新生动能”越来越活跃、“带动作用”越来越凸显。

再看今朝 新型工业化热力十足

时间转眼进入了“十四五”时期。2021年,是这一时期的开局之年。贵州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产业体系。

1月14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会议在贵阳召开,这是一次对“十四五”全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动员大会、启动大会、誓师大会。“全省工业战线将不负重托、狠抓落实、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全省新型工业化大突破。”

之后不到2个月,3月初,全省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这次高规格的会议,正式为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擂响了战鼓,吹响了冲锋号。

目标明确:奋力推动工业在规模总量、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业链条、项目建设、平台支撑上实现大突破,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路径清晰:抓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条、园区建设、要素保障、生态保护,聚焦聚力集群发展,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

随即,作为推动实现全省工业大突破的动员令和施工图,两个重磅文件也迅速出台——

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分别明确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时间不等人,机遇不能失。贵州以“坐不住”“等不起”的使命感、责任感,迅速凝聚起抓高质量发展必须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生动局面和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我省紧紧围绕“六大突破”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紧盯“六大抓手”坚决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增长、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的良好态势。

主要指标平稳向好。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两年平均增长8.1%,比全国规上工业两年平均增速高1.1个百分点,十大工业产业增速均保持两位数以上。

十大工业稳健发展。上半年,十大工业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酒、煤、电、烟分别增长21.2%、20.3%、13.8%、1.6%,累计拉动全省工业增速约11个百分点。

企业培育取得实效。截至6月底,全省工业市场主体达到20.5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1.3万户左右。贵州航天电子科技、达沃斯光电、振华华联电子等10户企业获批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工业投资势头强劲。上半年已完成工业投资(含园区基础设施)1727.73亿元。其中,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6%,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6.2个百分点。

主战场作用更加明显。上半年,全省100个省级监测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7.6%,其中39个开发区增速达20%以上。开发区呈现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比、规上企业占比双提高的发展态势。

招商引资聚焦产业链。上半年,全省新引进优强工业企业462家,工业招商新增到位资金1606.6亿元,同比增长20.1%,向上争取到3.19亿元资金支持。

要素保障不断强化。上半年,18家省直单位围绕工业倍增,制定出台政策文件17项。深入推动领导干部入企走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100余个。

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研究编制了《2021年贵州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评价指南》,系统推进创建绿色矿山、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深入抓好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上半年全省磷石膏综合利用处置率99.7%,同比提高14.7个百分点。

下一步,贵州将全力以赴、科学有序推进工业倍增行动,通过切实抓好挖潜增效,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推动开发区大发展,持续抓好运行调度六大措施,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展望未来 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十四五”时期,贵州工业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聚焦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着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努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如何实施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贵州划重点:

——聚焦聚力产业集群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围绕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加强协作配套,提高产业综合实力。

——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坚持开发区主要发展工业功能定位,推动要素资源向开发区集聚,促进规范有序发展,加快推动各类开发区转型升级。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作用,强化招商引资扩大增量,加强技改升级优化存量,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建立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推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运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强核心竞争力。

——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严格环保标准,推动清洁生产,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

到202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要突破2.8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0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8000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提升到1.8%,工业投资累计突破3万亿元。

依托现代能源、优质烟酒、新型建材、生态特色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基础材料、现代化工、健康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十大工业产业,打造“两区六基地”,即世界酱香白酒产业集聚区、全国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磷煤化工产业基地、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工业基地、中药(民族药)生产加工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及应用基地。

经过五年努力,贵州工业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全力以赴推进“赶”和“转”,进一步推动企业与企业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耦合共生、跨界融合、迭代升级,创新培育形成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为主要支撑的“两区六基地”,培育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富有贵州特色、契合时代特征的新型工业化体系。